关于四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薪酬问题,以下是他们近期的回应和相关信息:
1. 中国工商银行:
工行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财政部在2019年推动实施了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原则核定工资总额。工资总额与整体经营情况相挂钩,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决策确定。截至目前,工行没有统一降薪的安排。
2. 中国农业银行:
农行表示,2019年工资总额按照财政部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政策核定,遵循市场化的基本方向及公司治理机制的相关要求,与农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今年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和安排。
3. 中国银行:
中行表示,2019年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财政部推动实施了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核定企业工资总额。中行按照改革后的政策规定,通过公司治理程序确定工资费用,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目前,中行工资费用预算中尚无降薪安排。
4. 中国建设银行:
建行表示,建行工资总额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国有金融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核定,遵循市场化基本原则和公司治理要求,2019年工资增长与利润增长保持匹配。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和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建行积极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力度,与企业共克时艰、共生共荣。目前没有降薪的计划安排。
此外,还有其他相关信息:
招商银行在2024年员工费用压缩了22亿元,而其净利润增长只有17.89亿元,员工降本为净利润微增1.22%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银行在2024年对2469人追索扣回3250万元,人均追薪约1.31万元,2024年员工人均薪酬达36.27万元。
总体来看,四大行目前均表示没有降薪的计划安排,工资总额与整体经营情况相挂钩,并遵循市场化的原则进行核定最近银行界的薪酬问题可是闹得沸沸扬扬呢!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看看那些咱们熟悉的国有四大行是怎么回应的。
四大行薪酬问题引关注

随着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高管薪酬和人均成本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不,最近就有不少声音在问:四大行的薪酬到底怎么样?是不是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高管薪酬过高,而普通员工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呢?
高管薪酬:降薪还是涨薪?

根据Wind数据显示,在已披露数据的23家A股上市银行中,管理层(包括董监高)的2024年度薪酬总额为3.78亿元,较2023年度的4.42亿元下降了14.35%。看来,这降薪的风潮还真不是吹的!
不过,具体到个人,情况就有些复杂了。比如民生银行,管理层薪酬总额排名靠前,达到了4048.54万元,但较去年同比下滑了13.52%。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紧随其后,其中招商银行为3000万元,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为2000万元,后三家银行管理层薪酬同样出现了同比下滑。
但也有一些银行的管理层薪酬有所上升,比如瑞丰银行,2024年管理层总薪酬较2023年增长了10.34%,达到了1460.80万元。
人均成本:四大行均有所上行

在人均成本方面,国有四大行均有所上行,而股份行则多数下滑。其中,中信银行的人均成本最高,达到了60.62万元。
四大行回应:薪酬调整符合市场规律
面对外界的质疑,四大行纷纷给出了回应。中国工商银行表示,薪酬调整是根据市场规律和公司业绩来进行的,旨在激励员工,提高公司竞争力。
中国农业银行则表示,薪酬调整是为了优化人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同时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
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也分别表示,薪酬调整是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和员工利益的。
员工心声:薪酬问题还需关注
虽然四大行给出了回应,但仍有不少员工对薪酬问题表示关注。他们认为,薪酬问题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调整,更关乎员工的权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说,四大行的薪酬问题确实引起了广泛关注。虽然四大行已经给出了回应,但薪酬问题仍需持续关注。毕竟,薪酬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员工权益的体现。希望四大行能够继续关注员工的需求,让薪酬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