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一位名叫徐特立的老先生,他的一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这位革命家、教育家的人生旅程,一起感受他的风采。

少年立志,破釜沉舟

1877年,徐特立出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县江背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懋恂,字师陶,他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求知欲。9岁那年,他开始就读于蒙馆,学习四书五经。16岁辍学后,他自学祖父留下的医药和五行八卦方面的书籍,立志从医。家境贫寒,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18岁开始在乡村教蒙馆,做了10年蒙师。

在这期间,徐特立边教边学,制定了“十年破产读书计划”,把家里的遗产田逐年变卖,用来买书。他刻苦读书,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自学了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还自学了代数、几何、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课程。在他28岁的时候,家里经济终于破产了。无奈之下,他参加了清朝政府举办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在3000多名考生中考取第19名。复试时,他因交不起复试费而放弃,并作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志向:“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非同泽柳新枝弱,偶受春风即折腰。”为了表达自己超凡脱俗、卓然独立的志向,他将名字改为特立。

桃李满天下,教育报国志

1905年,徐特立进入长沙城宁乡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他在长沙周南女校任教,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成为长沙各校争相聘请的名教师。1913年,他被聘为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直到1919年。在这期间,毛泽东、蔡和森、肖三、李维汉等进步学生都在该校读书,都受到了他的思想影响。

1919年,徐特立已经43岁,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他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并考察了比利时和德国的教育。1924年回国后,他创办了长沙女子师范学校和湖南孤儿院,致力于教育事业。

革命生涯,英勇无畏

1927年5月,在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的白色恐怖中,徐特立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同年,他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他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创办了列宁小学、列宁师范等。1934年,他以57岁的高龄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表现出了老英雄的大无畏的革命气魄。

在延安时期,徐特立曾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八路军高级参谋长的名义任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主任,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新中国建设,鞠躬尽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特立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等职。他以古稀之龄朝气蓬勃地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致力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党中央曾评价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毛泽东称赞他是坚强的老战士,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刘少奇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周恩来称赞他是人民之光,我党之荣。

徐特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教育家,他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一起铭记这位伟大的老英雄,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