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最近有个大新闻在环保圈里炸开了锅,那就是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的事。你可能觉得这事儿离我们挺远的,但其实,它的影响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你知道吗?这些核污水,240天后就要抵达中国了!今天,就让我带你来一探究竟,看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秘密。

核污水排放,一场无声的危机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首次排海。这一决定,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要知道,福岛核电站自2011年发生核泄漏事故后,一直备受关注。这次排放的核污水,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质,虽然经过处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国独立检测,守护海洋安全

面对这一事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日本方面确保核污水排放的安全,并同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下,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实施长期的国际监测。10月中旬,中国等多国专家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海域,独立采集了海水样本,并在现场进行了封存。近日,这些采集到的样本已经顺利运抵中国,专业研究机构正在对这些样本进行严谨而独立的检测和分析。

专家警告,北太平洋或成污染重灾区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陈更新曾发出警告,日本核污染水一旦排放入海,北太平洋将成为受到严重污染的区域。放射性核元素不仅会在各大洋中传播,还会深入海洋的深处,对全球海洋环境造成难以预测的破坏和危害。

中日专家对话,寻求共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日本和中国举行了关于核污水排海的专家对话。双方就逐步恢复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方针达成共识。日本外相岩屋毅拟于近期访华,预计放宽进口限制将成为议题。这次对话,无疑为两国在核污水问题上寻求共识迈出了重要一步。

日本核污水排放计划,持续30年

东京电力公司近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第10轮核污染水排海工作已于当地时间11月4日结束。本轮排海工作自10月17日开始,期间共排放了约7800吨的核污染水。根据计划,东京电力公司将在完成相关设备的检查后,于明年2月左右开始下一轮的核污染水排海工作。整个核污染水排海的过程可能会持续30年之久。

中国专家检测,结果令人放心

据外媒消息,我国科研机构完成对日本福岛附近海域海水的首次独立取样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氚和铯-137、锶-90等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截至2024年7月15日,福岛核电站附近海水检出的氚含量为9bq / L,远低于日本安全排放标准(700bq/L)及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10000bq/L)。

中日关系,核污水问题成焦点

在核污水问题上,中日两国达成共识,这一结果不仅展现出对国际责任的担当,而且为全球核安全治理开拓了新的路径。中日关系正处于下行态势,核污水问题成为焦点。日本新首相石破茂上任后,中日两国历经多轮磋商,于日本核污水问题上达成共识。

日本让步,中方独立取样

依照上个月中日双方达成的共识,日本同意针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接受长期国际监测,并且允许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国参与独立取样监测、实验室分析比对。这一让步,无疑为全球核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珍贵的实践经验。

240天后,日本核污水就要抵达中国。面对这一挑战,我们既要关注其潜在风险,也要相信科学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海洋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护。